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蛇來了,就是課程!

兩年前,規劃「雨水回收生態池」之前,跟老師們討論了許久,一位同仁說:「校長,生態池挖好之後,會有很多青蛙,到時候很多蛇怎麼辦?」這是好的推論、好的問題!事實上,那段期間學校已經常出現小蛇了,甚至有條酷似「雨傘節」的白梅花蛇,就在辦公室前溜搭。當然,我正視這個問題,向著名的青蛙學校─臺北縣(現在新北市)瑞柑國小張校長請益,他直接回答我:「當然會有蛇啊!蛇進來了,就是課程啊!」…..後來儲存回收雨水、自然工法的水生池如願完成了!

蛇來了,就是課程!
去年「小龍年」,大坪國小校長室先後有3隻母蛇來產卵,我們確實應該正視「蛇」這個議題,於是利用課後留校時間與孩子一起研究「蛇類」。主題一出,每個孩子都說出自己在家遇見蛇的經驗,有的在浴室、有的在廚房,有的被阿公打死、有的泡進酒瓶裡,有雨傘節、臭青母…..,然後多數人只知道臺灣有3種蛇:綠色的是青竹絲、環紋狀的是雨傘節,還有臭青母,看到蛇一律把牠鏟除!我更加肯定,這就是臺灣教育的問題,總是不教生活中的知識和能力,更遑論與自然相處之道。

孩子對蛇類充滿驚奇之心
孩子對蛇類充滿驚奇之心
結合科普閱讀、科普寫作,是我一直很想做的教學,於是從《新小牛頓》期刊中找了好幾篇「蛇類專文」,就這樣陪伴3~6年級的孩子一起共讀,我的教學策略如下:

1.起點行為分析(經驗定位):讓孩子先寫出自己對蛇的已知知識,並畫出牠的模樣;接著期許自己要研究、或著在閱讀之後要學到的知識。

2.閱讀文本(新小牛頓):閱讀蛇類的外觀、構造、食性、生活環境、毒蛇種類…..等等。
科學閱讀的起點行為分析
科學閱讀的起點行為分析
3.解構文本(提取資訊):透過讀書會方式,讓孩子逐一紀錄自己的關鍵詞,因為不同年級、每個人的起點行為不同。

4.分析文本:指導學童運用蜘蛛網圖(或說是心智圖、思考地圖都一樣),把自己書寫的許多關鍵字組合起來;這就是作者書寫這些科普文章的重要骨幹。

科學閱讀的文本解構(提取資訊)與分析
科學閱讀的文本解構(提取資訊)與分析
科學閱讀的文本解構(提取資訊)與分析
5.重建文本: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蜘蛛網圖,依據我所提列的問題回答,其實這些段落組合之後,就變成他們自己書寫的蛇類科普文章了!

科學閱讀的起點行為分析與文本解構
科學閱讀的文本分析與重建文本
科學閱讀的起點行為分析與文本解構
科學閱讀的文本分析與重建文本
那麼,蛇在自然界中的定位是什麼?萬物終有其價值。我只能說,如果我們想繼續在大坪國小操場上空看到大冠鷲,就必須保證蛇類的存在;如果我們要保護蛇類,就必須確保有充裕的青蛙、囓齒類、小爬蟲、小昆蟲…..,念過國中生物的人,都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概念。(103-05-14)

蛇在自然界的定位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