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校長的教學領導實踐

校長親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無非是希望提升自己的課程與教學領導能力,也希望在參與過程中了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發展性與限制性。身為首席教師,藉由同儕的協助,我知道自己的教學專業不足之處;身為教育單位首長,經由同儕間的「圓桌對話」與「教學觀察」的參與,我清楚知道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一名教師的助益很多,當然也知道其限制性。這是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最大的收穫!

校長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領導實踐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生活中的槓桿原理─自製開瓶器

學習「經驗」就是主體與客體之間連續不斷的相互作用,實用主義者杜威博士(Deway)認為,任何知識都包含有行動的因素,沒有行動就不會有知識;因此我要把「課程」和「兒童的經驗」結合起來,讓學童「從做中學」。這一節課的設計(105年2月22日),經由先前「1-1認識槓桿」、「1-2槓桿施力的測量」的實驗探索,進一步將科學生活化,以日常生活中的槓桿「工具」為題材,透過觀察、實驗與討論等方式進行科學探索,將學習到的「科學概念」套日常生活工具上,最後再以「實做評量」做為檢核的參考:每個孩子必須以木條、螺絲創作槓桿工具─「開瓶器」。

自製開瓶器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國家教育研究院4026戶外教育專班研習心得

一、戶外教育的理想:
(一)彌補教室裡頭以教科書照本宣科無法達到的學習效果。
(二)透過精心設計的五感體驗與探索,提升低成就孩子的學習動機。
(三)任何形式與場域的戶外教育,都必須回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分段能力指標,以培養出紙筆測驗以外的能力。
(四)戶外教育的許多附加價值,是紙筆測驗導向的教學無法達成的。

第三組即席產出的心智圖(還有待微調部分)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玩具車小創客(2)將創客精神融入正式課程

本單元的「動手做」理念雖為一大特色,但是在「教學前會談」時,評鑑夥伴提出了「孩子是否能完成?」的疑慮,教學者也擔心這種情況,於是課前已準備3台自製的玩具車,若是學童無法在課堂中完成時,仍有玩具車可以操作,以了解「讓玩具車動起來」的方式、能源概念等。創客(maker)風已經襲捲臺灣,如何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中實施,需要不斷試練與檢討。

教師專業發展評鑒─教學前會談

玩具車小創客(1)校長的教學領導

學童愛上這堂自然課,燃起了製作第2部玩具車的熱火,急著想要把同學的優點放在第2部玩具車的改造上,是我在這次公開授課後感到最開心的事。校長親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無非是希望提升自己的課程與教學領導能力,也希望在參與過程中了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發展性與限制性。這次向三年級導師借了3節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進行教學(4/9、4/14),誠摯感謝幾位夥伴給我回饋與建議,讓我有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也強化自己的教學優勢!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生活技能試試看」觀課紀錄

這一堂「生活技能試試看」,教師充份掌握授課單元之內容,以生活經驗出發,學習「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技能。因此教師設計了四組闖關活動,包括烤麵包、削水果、摺衣服、縫扣子等,是道地的一堂實做課程。

生活技能試試看─削水果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機器人的異想世界」觀課紀錄

下課鐘聲響起,兩三個二年級的小男生衝進了美勞教室,急忙找出自己尚未完工的機器人,並團團圍繞著還沒宣佈四年級下課的老師、問了許多有關製作機器人的問題…..多麼引人入勝的學習風景,不是嗎?

感受動手做的魅力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Are You Hungry?」觀課紀錄

其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並沒有很複雜,沒有很多表格作業,也不會有太多空間讓校長干涉。基本上,要評鑑的指標都由參與者自己選擇、勾選或研擬(校長不得干涉),除了教學者自評之外,幾位老師自成一小組互評;簡單地說,要觀摩和評鑑別人的授課,也要讓別人觀摩和評鑑自己的授課!這兩場教室觀察前的討論、觀察後的檢討,我(校長)都不參與,一學年只做一次,純粹是提升教學者自己的專業!

四年級英語領域〈Are You Hungry?〉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悠遊臺灣史前行」觀課紀錄

在教師評鑑入法爭議不斷的同時,很高興我們大坪國小的同仁主動爭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每位老師都願意向同事公開授課,彼此砌磋教學專業,共同成長學習,真是太了不起了!

「悠遊臺灣史前行」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