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你「蜂」了嗎?

國小的時候,我經常在媽媽的絲瓜棚下打發時間,對蜂類充滿好奇心,兩隻手掌反覆被蜜蜂、熊蜂叮得紅腫,成年後經常追逐虎頭蜂(窩)、拍照,至今也活得好好的!前幾天,有位校長告訴我,校園中某個角落廢棄的排水管外,蜂屍遍地,苟延殘喘的蜜蜂在水管口徘徊(蜂后大概已經死了),這位校長與同事們都覺得水管中的蜜蜂與他們常久相處都相安無事,很納悶多事的人怎麼會在假日時偷偷到學校把這些蜜蜂給趕盡殺絕呢?蜂對人類的貢獻,應該說對生態環境中的食物網貢獻,只要看過「蜂電影」的人都知道,不需贅言。

中國蜂(俗稱野蜜蜂)
阿姨菜園工具箱的野蜜蜂
阿姨菜園工具箱的野蜜蜂
阿姨菜園工具箱的野蜜蜂
我的想法與那位校長相同,不需要請消防隊來清除蜜蜂。聽起來,那應該是中國蜂(俗稱野蜜蜂),是臺灣本土種,比外來「義大利蜂」更能適應嚴苛的環境與病毒天擇。我說:牠們在那裡形成龐大帝國,顯然懂得與校園中的人類共處,你不騷擾牠們,牠們切不會「被動」來攻擊;其次,蜜蜂不像虎頭蜂熬不過寒冬,東北季風來臨時便開始孕育今年「最後一批蜂后」的幼蟲,明年可以飛到各地繁衍族群,因此9~10月是虎頭蜂的「存亡之秋」,警戒範圍拉長而常有虎頭蜂螫人事件新聞,但是蜜蜂卻不會。

阿姨菜園工具箱的野蜜蜂
阿姨菜園工具箱的野蜜蜂
義大利蜂適應力較差
一般民眾見到「蜂」的態度是:一、避而遠之;二、見蜂窩就撲殺。我個人以為,第一點尚屬正確,任何你不懂的生物都「避而遠之」就對了!第二點幾乎是全錯!因為蜂的種類很多,一般民眾見到「蜂」只會說「蜜蜂」或「虎頭蜂」,其實在分類學上,蜂是「昆蟲綱─膜翅目」,在細分為「蜜蜂科」、「胡蜂科」、「葉蜂科」、「細腰蜂科」、「土蜂科」、「蛛蜂科」、「姬蜂科」、「繭蜂科」…..這些,上嘎嘎昆蟲網就可以一覽無遺。這當中屬於群居生活(有女王蜂)的只有部分的蜜蜂和部分胡蜂,足以讓人們聞之喪膽的臺灣常見之6種「虎頭蜂」全屬於「胡蜂科」,牠們才是「被動攻擊」人類的新聞主角。

駭人吧?跟我拇指一樣大的「臺灣大虎頭蜂」
常與人類共居的「黃腰虎頭蜂」
看到蜂巢(窩)一定要摘除嗎?如果打電話給消防隊,他們標準作業程序就是摘除。若是發現「蜂窩」時並沒有人被螫傷,表示暫時沒有危險性,建議各位先請專業的自然教師鑑定種類、評估危險性,再做決定。一般而言,蜜蜂採花蜜傳播花粉是眾所皆知,但是許多胡蜂(包括虎頭蜂)專門獵捕菜農討厭的毛毛蟲回巢餵食幼蜂,其他如泥壺蜂、寄生蜂等也都是毛毛蟲最大的天敵,抑制牠們的大量繁殖,你還認為牠一無是處嗎?在校園中若留下不具威脅的蜜蜂巢,還可以當成活教材,立個牌子「蜜蜂的家,請勿騷擾」,就具有提醒、警告與環境教育的功效。(102-10-06)

常與人類共居的「黃腰虎頭蜂」
胡蜂科的「家馬蜂」喜歡獵殺樺斑蝶幼蟲
菜蟲─紋白蝶遭「小繭蜂」寄生致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